研究计划书的书写要求可能会应各个大学和学术领域(文科还是理科)的要求而有所不同,但不论怎样变化,最主要的几个模块没有太大的变化。一般而言,研究计划书可分为六大部分:
1、研究テーマ(研究主题)
2、研究動機・背景
3、研究目的
4、研究意義
5、研究方法
6、参考文献
研究主题
研究主题的要求我们在上一期(日本留学之研究计划书写作入门(二):怎样才算是合格的研究计划书)已经有所提及,在此不再赘述。总之,研究主题需要用简洁但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说明“要解决什么”和“用什么手段解决”这两个问题。
研究动机与背景
与写论文不同,研究计划书的第一部分通常写的是“研究動機・背景”。在这部分要写清楚研究主题的背景和现状(研究背景),你想要研究什么问题(研究问题的提出)、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(研究动机)以及你基于先行研究(即文献综述)对研究问题的认识。可以看出,尽管研究动机与背景是单独的一节,但还是分为好几个部分。有些同学通过段落区分各部分,也可以采用小标题的方式直接区分。有些同学在写研究计划书时,为了凑先行研究这部分的文字,没有阅读论文,仅仅摘抄一句两句放进去。其实一位有研究经验的学者,看看研究计划书就能知道你有没有认真读过这些论文,绝对不夸张。所以,大家还是老老实实地读文献吧。
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
在研究计划书中,研究目的与意义一般分开来写,但由于很多人难以分清两者之间的区别,我们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来说。
先说研究目的,我们要注意的是:“做什么”不是目的。比如“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×××技术,对〇〇〇的长度进行测量”是绝对错误的!做什么工作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,而目的是要揭示某种现象、规律等,是你想要达成的某种状态,是一个抽象的概念。比如,可以是“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〇〇〇长度的测量确定A与B的相关性”。
在写研究计划的研究目的时,通常会用到的日语句式会有:
そこで本研究では、XをYすることでZを明らかにすることを目的とする。
本研究の目的は、XによるYによりZを解消し、Aを可能にすることである。
在研究计划书中确定研究目的时要注意,这个目的应当是你在两年之内可以完成的。
那么,研究意义又是什么?研究意义就是当研究目的达成之后,可以为研究领域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贡献(理论意义),或者你的研究在社会中能有什么作用(现实意义)。也就是说,研究成果会对相关研究领域或者社会带来什么样的良好影响。在写研究意义时要注意:第一,研究意义是通过研究目的的实现而获得的,两者之间是要有关联的。不管研究意义写得多美妙,与研究目的没有关联就毫无意义。第二,需要有一定的广阔视野但不要过于宏大,过于宏大会显得不切实际,也确实会有人写研究意义是“地球を救うため(拯救地球)”。第三,要考虑社会利益而不单单是个人私利,要强调你的研究成果将来一定会对社会有用。
研究方法
由于研究方法随各个专业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,我们仅举几个常见的研究方法的例子。
定量研究方法
- 文献調査(ぶんけんちょうさ):文献调查法;
- 現地調査(げんちちょうさ):田野调查法;
- アンケート調査(アンケートちょうさ):问卷调查法;
- 実験(じっけん):实验法;
- 既存データ(きぞんデータ):分析现有资料中的数据;
- 観察(かんさつ):观察人的自然状态并客观记录数据;
- 内容分析(ないようぶんせき):量化内容分析是对特定的单词、文章的使用情况等进行记录,分析其传播模式。
定量的研究方法需要收集数据,利用数据分析软件(Stata、SPSS等),采用相关的统计方法(如回归分析)进行数据分析。
定性研究方法
- インタビュー:Interview;采访、面谈;
- フォーカスグループ:Focus group;焦点小组;
- ケーススタディ:Case study;案例研究;
- 文献レビュー:文献回顾;
- 内容分析:Content analysis;内容分析的定性分析是针对文字、单词等的含义进行讨论分类;
- 主題分析:Thematic analysis;
- 談話分析:Discourse analysis;
研究方法的选择需要先明确研究对象:到底要分析哪一个主体或哪一种现象。在明确了研究对象后,进一步明确使用什么资料来分析对象。在确定了研究对象及分析资料后,我们就可以确定相匹配的研究方法了。
参考文献
参考文献的排序有两种,一种是按引用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,另一种是按作者姓名顺序(英文按字母表、日语按五十音图)。
文献的格式选择一般为APA、IEEE和ISO690的其中一种,经济学论文习惯上采用APA的较多。
来源:蒋博士留日规划《研究计划书的结构》
